弄轻柔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欢迎收听清茶之声,我是主播古谣。相信各位耳朵对刚才的歌曲都不陌生,是的,歌曲来自安雯的《月满西楼》,但里面的词却是来自有“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一剪梅》,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那本期和大家分享的文章摘自作者王臣的《陌上香锦蔷薇织》
【正文】
岁月不居,时令徙转。一抬头一低眉一刹那一慌神,她猛然间就发现这天已经凉得厉害。殷红的莲花渐次凋落,冷滑如玉的竹席也已让她觉得不适暑退。她知道,又到一年清秋时。那一日,她退下了薄纱罗裙,换上轻盈装束,决定独自一人乘一叶兰舟泛水游散。
她知道用适当的清净的方式过掉这一段虐心的时间。这样,她才能渐渐知觉出思念这件事里那一点温情的好。她不是自欺欺人的人。她依然时时期盼,等待远方的人寄回来的家书。抬眼望一望,见那孤鸿影绰,却不见哪一只能够捎回他的讯息。褐色大雁南飞回,皎洁明月照楼归。而她与他之间,横亘千山万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一种相思,她知道他也是有的。那不只是灵犀一点的相通,更是情意深切的彼此映照。花,空自落零;水,空自流徙。一种离别的相思,她与他,却牵惹起两处闲愁。她知道,这是她必定要经历的“劫难”,是他赐予她的相思之祸。她应当像疆场的战士一般勇猛,熬过这比漫长还要漫长的独自的时光。等他再一次来到她的身旁。
《一剪梅》,又被称做《腊梅香》或《玉簟秋》。因周邦彦词有“一剪梅花万样娇”句,取以为名。又韩淲词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名《腊梅香》。再因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于是,亦有名曰《玉簟秋》。
这首《一剪梅》在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而伊世珍的《琅嬛记》里又有这样一段记载:“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沿袭伊世珍之说,那么可推断这首词大约于李清照和赵明诚新婚之后不久,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难抑思念的情绪而作。
那时,赵明诚尚在太学,只有每月初一、十五方能回家探望。因此,李清照与赵明诚新婚之后的日子必定是聚少离多。读《一剪梅》,那个中缱绻感伤的意味是容易理解的。佛语人生七苦里便有“爱别离”一苦。这一种苦非是蚀骨的大痛却也必是令人憔悴销魂的暗疾。思念是一种疾苦,总是难以消遏。这是你我凡心的劫数。
这首词里最经典的是那一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而这一句是李清照化用范仲淹《御街行》里那一句“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而来。但是李清照的这一句的构思明显更为精巧。明人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也说:“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类易安而小逊之。”
宋词里相思之作不少,于是作起这样的思情词稍有疏忽便难免流俗。李清照意兴之处的吟作具备的自然气质和谦卑之心使得这一首词作是如此出众。她非是单纯地吐露思情,也没有聒噪地怨嗔丈夫不返。她于一呼一吸之间要表达的只是一种如清水一般的期愿。那是她的,爱之旖旎,爱之单纯,爱之心心相印。
明人李廷机在《草堂诗余评林》中这样赞赏到李清照的这一首《一剪梅》,他说:“此词颇尽离别之情。语意超逸,令人醒目。”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里亦赞到:“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词意里透露出一种那美人妖且闲、采桑歧路间的风姿。
她一旦有爱,势必要比常人来得洁净并且猛烈,是要为之赴汤蹈火的。就连她此刻的想念也要比常人来得直接,来得更有力道
【尾声】
感谢大家收听本期的清茶之声,欢迎大家推荐你觉得会对大家有帮助的文学作品给古谣,你可以搜索qq群255603689,加入到清茶电台听友群,把你的意见和建议告诉我们。我是古谣,请记住,无论你工作多忙,都请在周末的下午茶时光,泡一杯清茶,品一篇佳作。我们下期再会!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文明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