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
冬至这天,一定是北半球夜晚最长的一天,也是中国人传统意义上的真正寒冷来临,故冬至又叫“数九”。冬至,又称冬节、亚岁等,兼具着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据传,冬至,在周代曾是新年元旦。它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宋,相沿至今。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
《后汉书》中这样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又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清嘉录》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也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冬至吃饺子或馄饨,是最大的习俗了。老人们说,冬至吃饺子,就不会冻掉耳朵。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在冬至吃馄饨,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
馄饨在南方最受欢迎,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较为时兴的还有“冬至亚岁宴”,名目繁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等,还有赤豆糯米饭,黍米糕等,寓意增强体质,防灾避邪。
南方人一般会在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汤圆”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民间还有冬至进补的习俗。一些地方有吃牛肉、羊肉等习惯,中医认为能壮阳补体,吃了身体暖和,不畏惧寒冷。
小孩冬天容易尿床,老人经常怕冷,也有在冬至那天,让小孩吃一些烤红薯或芋头,里面放一二粒花椒,特别暖胃!
在今天,社会安宁祥和,生活富足安康。在寒冷的冬至,除了祈求家人的安暖平安外,也出现了送爱心送温暖的现象,如给一些孤寡老人送棉衣、送食品,给一些街头工作者,如警察、环卫工人等,送饺子送汤圆。
大雪至,岁月寒。在冬至,我的亲人朋友,你吃的好不好?你穿的暖不暖?永远记得,我的浓浓的思念。天辽阔,梅花绽。在冬至,让我们祈愿所有人,岁岁安暖,日日安暖,温暖永相伴!
作者:郝银,花开心灵驿站签约作者(ID:cnhk667788)就职于河南一省直单位 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河南大学中原武术研究院教授,河南省作协会员。曾当过大学老师,当过杂志副总编。喜欢观察纷繁世界, 用笔记录烟火人生。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平台花开心灵驿站。
主播:金竹/金立梅,散文悦读主播,山东人士,现居西宁,爱好文学,酷爱朗诵,喜欢在声音的世界里徜徉。微信号:wxid_900108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文明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