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孝顺,是好好说话

年的脚步越近,心都要沸腾了。这一年,多少人盼来盼去,就盼着这么一天,合家团圆欢聚一堂。在这即将到来的特别日子,让我们暂时放下手机,耐下心来,陪父母...

年的脚步越近,心都要沸腾了。这一年,多少人盼来盼去,就盼着这么一天,合家团圆欢聚一堂。在这即将到来的特别日子,让我们暂时放下手机,耐下心来,陪父母说说话,好吗?

01

周日的下午,我带着儿子去游乐场。女儿陪儿子进去游玩的时候,我坐在外面的休闲椅上安静的等候。

这时候旁边一个阿姨主动找我说话:“刚才那个个子跟你差不多高的女孩是你的女儿吗?”

我本不爱跟陌生人搭话,但看着眼前这位阿姨一脸的慈祥,就微笑着回答:“是啊,12岁了。”

阿姨用不可置信的眼神看着我:“你看起来,完全不像是一位十几岁孩子的妈妈。”

然后,她问了我年龄,我坦诚相告。

“我女儿比你小几岁,但你看起来要年轻许多。”

两个陌生人,就这样打开了话匣子,实际上几乎都是阿姨一个人在滔滔不绝,谈现在,忆往昔峥嵘岁月。我倒也乐意聆听,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02

阿姨嫁到一个重男轻女的封建家庭,连续生了四朵金花后,终于生到一个“带把儿”传宗接代。

那是八几年,正是计划生育最为严厉的时候,为此她丢了”铁饭碗“”,还被罚了不少的超生费。值得讴歌的是,这个要强的女人,把五个孩子都送进了大学,受过高等教育。阿姨年轻的时候,风风火火,搞养殖、开厂子。

她常对女儿们说的一句话,“姑娘家多读书,不是为了嫁个好男人,而是靠人终不如靠自己。”

我想到自己一儿一女,家庭和事业都很难平衡,阿姨五个孩子是怎么过来的,心里生出由衷的敬意。

【读给你听】谁是你可以说话的人

真正的孝顺,是好好说话

03

游乐场内是她大女儿的儿子,四岁左右,留着娃娃头,萌萌的,煞是好看。阿姨见外孙过来,立刻从手袋里拿出保温杯,汗巾,给孩子喝水,擦汗。只一会儿,孩子又重新回到游乐场,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欢笑声不断传来。

阿姨一脸怜爱望着外孙转身而去。

“他爸爸只是一个高中生,当时我女儿跟他谈朋友的时候,我是不同意的。不要求男方学历比女儿高,最起码也要不相上下才是。我姑娘执拗,不管我们反对,死活要嫁。我家在镇上,我和他爸都有单位。他家还是农村,穷得叮当响。”

我笑了笑说,“年轻人不都这样嘛。认定了就嫁,什么门第、年龄、学历,那都不是事儿,爱了就爱了。”

“是啊。不过现在也挺好。我这女婿,他很努力,为了匹配我家姑娘,上夜大,考取文凭,如今在一家银行做高管,年收入二三十万。夫妻俩很恩爱,没有大声说过话。”之后阿姨更是开启“秀女婿”的模式。

女婿经常会出差,他在外头十分节俭。每逢女婿出差回来,阿姨会变着花样做多几个菜。

丈母娘体己,女婿更会做人。吃完后,他总抢着洗碗收拾桌子和厨房,让她带孩子下去花园玩耍。但凡女婿在家,这些事都是他包揽了。

她一脸幸福的继续回忆。

有一次,她和女儿逛街,看中一件羽绒服,她蛮喜欢的,但觉得价格小贵,没买。回家后,闲谈时,她女儿把这件事说给了丈夫听,他当即从口袋掏出二千块,同时埋怨妻子不懂事:“咱妈五十几岁了,帮我们带孩子,多辛苦,你明天就去给妈买回来。”

“我女婿比女儿大方。”阿姨说着说着,笑成了一朵花。

我们正谈笑风生,一对中年夫妇朝我们走过来,男的递给阿姨一杯热饮:“妈,你口渴了吧。给买了杯蜂蜜柚子茶,你早两天说喉咙不舒服,喝这个好,趁热。”

她连忙起身给我介绍:这是我女儿和女婿。

阿姨和老伴在老家的镇上都买有养老保险,家里还有两条门面出租,养老绰绰有余。她来广州给他们带孩子“当保姆”,纯粹是因为女婿人好,孝顺,讲话从来都是和颜悦色。她虽然累一点,却心甘情愿。

04

中国数千年的教育,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从小我们读《论语》,看《四书》《五经》…百善孝当先。可时下,随着经济浪潮兴起,有些人赚了些钱,便不把父母当长辈,作牛马使,还尖酸刻薄。

身边就有这样一位A先生。

父母背井离乡,千里跑过来帮忙带孙子,做家务。偶尔一天,菜咸了,或是酱油多了,他便马上蹬鼻子上脸,摔碗摔筷子。

但凡孩子有个伤风感冒的,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拿父母问罪,自己平时则不闻不问,整个一甩手掌柜。

凡此种种,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他都能掀起一场山呼海啸。一言不合,翻脸不认人。

老人也是有尊严的。一次他的母亲再次听到“你给我滚”后,再也无法忍受,一气之下收拾东西回老家。那时正值寒冬腊月,由于事先没有买火车票,老人家独自一人在车站抹泪到天亮。冬天里的风,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刀刀割在老母亲的身上。

一个人控制情绪的速度,就是他迈向成功的速度,反之,即便暂时成功,也终将失去。

05

父母有事了帮着做,节日假期带上礼品去看望,老人病了掏钱去治疗,我们大多数人都能做到,但却很难做到对父母长辈和颜悦色。

事实上,我们的长辈亲人,往往在意的不是我们拿了多少礼品,给了多少钱财。更在乎的是儿女的在意和予以他们人格尊严。

找我们唠叨的时候,能够微笑着听他们把话说完。可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耐下心来,去倾听他们的心。我们总嫌他们啰嗦,宁愿把大把的时间用在网上和陌生人撩骚,也不愿施舍一点给我们的父母。

我们大概都得了一种病,一种叫亲疏不分、本末倒置的顽疾。

对于某件事,或者是某种社会现象,父母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时,我们总是嗤之以鼻,喜欢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他们,似乎只有对着干,才能够显示我们的与时并进和聪明才智。

父母常常被我们“说教”得面红耳赤。这样的场景,我想可能许多人都经历过,又或者是正在进行中。我们自以为赢了,实际上输得一塌糊涂,还不自知。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什么是孝,在我看来,好好说话,和颜待亲,才是大孝。

很多老人,在物质上并没有对儿女有过多要求。相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满足老人的衣食住行,不是什么难事。而不少做子女的,恰恰把这些当成了尽孝的唯一做法。

老人能有什么要求?无所谓你能陪在他身边,听他们说说话,年龄越大,对亲情的依赖就越强。

我们天天忙于工作、应酬,为什么不能拿出点时间,满足父母的精神依赖?即使他们唠叨,即使他们的观点跟不上时代。

可他们终究是生养我们长大的父母啊。顺着他们的心思和话语,偶尔开个玩笑,让他们的晚年多一点顺心和快乐,也不是件很难的事情。

只是我们少了耐心,或者认为,自己最亲近的人,还用得着这些吗?不只是亲情,由此而推,还有爱情和友情。多少感情,就是这样在我们的大意中,在认为不值得一提的琐碎中,一点一点地消耗殆尽。

孝顺,其实都是琐碎小事中体现出来的细心和贴心,包括好好听父母说话,包括偶尔下厨房,包括一句话:爸妈,您歇着,我来。

已有0条评论,期待您的留言!

昵称:*
邮箱:*
网址: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文明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