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发展,国内的电影收益又蹿涨上去百分之几十,当然我也在这一年做了一点儿小小的贡献。我在130亿元票房里贡献了7000万元,这是我个人的票房纪录,但是跟...

电影大发展,国内的电影收益又蹿涨上去百分之几十,当然我也在这一年做了一点儿小小的贡献。我在130亿元票房里贡献了7000万元,这是我个人的票房纪录,但是跟当时来帮我配音的一位优秀的演员徐峥(在《大武生》里帮刘谦配音)比,仅仅是九牛一毛。徐峥导演的《泰囧》净收12亿元人民币,超过了曾经盘踞第一的《阿凡达》,我现在特别以那时候请徐峥来帮我做配音为荣,幸亏那时候请了,现在肯定请不起了。

我觉得特振奋,就是我们的电影单片票房已经很大了,两亿美金,在美国也属于大片了,而且我们连续一年有好几部电影仅靠中国本土市场在全球的票房都能排进前几名。国内市场已经很吓人了,而且我们的银幕数也过万了,当然跟美国还是不能比,但在全世界已经排第二位了,已经很厉害了。万达电影公司还收购了美国第二大院线,实际上跟第一大是几乎一样大的AMC。我认识一位英国摄影师,我们合作过,我问他:你今年怎么没活儿干?他说你知道今年英国能够扛起摄影机的摄影师都得在50岁以上,因为只开了7部电影,简直太惨了。做大了以后,怎么才能让电影更加工业化、更加安全、更加大规模地生产下去才是根本。我们的市场在不断扩大,技术和质量也在提升,但作为一个还在摸索的道路上行走的电影新手,好莱坞这位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电影教父就成为一个不二的学习对象,尤其它的体制,是它光芒万丈、受全球瞩目的最重要资本。

好莱坞的经纪、制片跟院线原来都在一家,后来分开了。中国现在是正在往一起聚集,正在重走好莱坞已经吃过亏的老路,就是经纪要在我这个公司,我要签演员,我要签导演,制片也在我这个公司,我这个公司负责制作,当然也负责投一部分钱再去融资。现在大的电影公司还开始建院线,但实际上这三样东西是天敌。举一个特简单的例子,汪聪签到优酷公司来了,当艺人,我要给优酷公司做一个电影,我们都是一个公司的,她就想片酬越高越好,尤其她的经纪人,说汪聪500万元片酬,我这边要做一个电影,老板给我预算只有这么多,我说汪聪五毛钱,自己公司艺人嘛,要什么钱啊。她说自己公司戏还不多给点儿,因为负责经纪的人也要跟老板有业绩的,一年汪聪要完成2000万元,谁谁谁完成多少多少。她当然要更多了更好,但制片方给老板有成本的,越低越好,这俩就打起来了,打起来以后怎么办呢?上老板那儿,老板一拍脑门,我挺喜欢汪聪的,给她500万元,制片人说那样的话我这个预算做不了,你多批我预算吧,然后老板再拍脑门,多批你预算。完了,这不是生意,这已经变成人情了,不是生意,不是商业法则。院线跟制片公司这个问题是一模一样的。就是院线也是我们公司的,我们公司拍一烂戏,高晓松拍的,你说你放不放吧,你放,两个人看,可是院线经理在老板那儿是有指标的,每天都得出产多少票房。现在院线经理在中国更严格,连续三天上座率低于多少,就开始扣奖金了,连续一个礼拜上座率低于这个,直接就Fire(开除)你了。然后你拿了合约来,说我是签了这个来工作的,你非让放高晓松拍的烂戏,一场就两个人看,我能怎么办?你要让我完成,对不起,我就要放《泰囧》,怎么办?你让我放《王的盛宴》,我不放,上座率不行就完不成指标,就这么简单。《王的盛宴》是星美拍的,星美自己也有院线,但星美最后也得放《泰囧》,虽然那是光线拍的,可《泰囧》上座率高啊,影院可以赚钱的。

院线、制片和经纪,是一定要分开的,这在好莱坞已经清楚地分成了十大经纪公司,*的是CAA,然后是William Morris Agency(威廉·莫里斯)、Gersh Agency(格什局)等。十大经纪公司,牵扯着所有的导演、编剧、演员,他们开发项目,然后去拿给制片公司,比如华纳。当然华纳接到的项目也有可能只是剧本,之后华纳再到经纪公司去找相配的合伙人,但这种情况是很少的,很多时候都是经纪公司配好的,尤其是Franchise Movie,就是系列电影,比如《蜘蛛侠》《蝙蝠侠》和《007》,那版权都不在经纪公司手里,也不在华纳手里,《蜘蛛侠》《蝙蝠侠》都在Marvel(漫威)手里,《007》在英国几个富二代手里,就是人家已经把导演找好了,剧本也写好了,所以制片公司接到项目,只要做就好了。

已有0条评论,期待您的留言!

昵称:*
邮箱:*
网址: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文明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