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最近,投资圈发生了一件大事,印度支付公司Paytm完成了新一轮的融资。
这轮融资由软银和蚂蚁金服领投,融资规模高达10亿美元。有知情人士称,在这笔融资之后,Paytm的母公司One97,会成为亚洲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之一。
这还不是孤例,在过去的几个月之内,印度创业公司的估值出现大幅上涨。
比如印度最大的家政服务平台Urban Clap和印度的社交电商平台Meesho,它们在刚刚过去的八个月中,估值至少翻了一倍。
根据今年胡润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印度的独角兽公司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中国和美国。
随着印度创业市场的崛起,有一个观点也重新进入了大家的视野,那就是“印度崛起”。
这个观点在过去的十几年内,一直都有人提起,毕竟印度地理位置优越、人口基数大、平均年龄也相对年轻。更何况,近几年印度的软件行业发展非常快,积累了大量的技术专业人才。
不过,虽说印度的确有不小的发展潜力,但印度的短板也很突出。
什么样的短板呢?看看近期印度餐桌上发生的一场危机,你就能看出端倪了。这场危机被称为“洋葱危机”。
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会结合新华社旗下“瞭望智库”公众号的文章,来给你介绍一下这场危机。
所谓的“洋葱危机”是从今年9月开始的,指的是由于洋葱短缺带来的物价上涨。
在印度首都德里地区,洋葱在10月份的批发价格是每公斤25卢比。但在短短一个月之内,价格飙升了140%,涨到了每公斤60卢比。零售价格更高,涨到了每公斤80-100卢比。
如果跟去年相比,今年的洋葱价格更是高得惊人。
去年,在洋葱丰收区,洋葱价格甚至低到了每公斤1卢比。在一年之内,洋葱的价格可以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为了稳定国内的物价,印度政府甚至在今年出台政策,禁止所有洋葱的出口,号称“不准任何一颗洋葱离开印度”。
要知道,印度可是世界上第二大洋葱出口国。
印度禁止洋葱出口,也影响到了其他国家,比如印度的邻居孟加拉国。
因为民众吃不上洋葱,怨声载道,孟加拉国的总理甚至更新了自己的菜单,在电视上带头不吃洋葱,表示自己愿意和人民一起共度难关。
到这儿你可能会想,不就是洋葱吗?大不了不吃,也不算是什么坏事。为什么在印度会搞出这么大的新闻呢?
洋葱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可能只是一种普通的蔬菜。但是洋葱对于印度,说是印度这个国家的命根都不为过。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是气候原因。
南亚的印度因为天气闷热潮湿,很容易导致人们缺乏食欲,因此当地人习惯用辣椒、大料、洋葱等等作料来刺激食欲。印度人喜欢吃的咖喱,其中的主料之一就是洋葱。
除了口味,洋葱受到印度人的重视,还有经济原因。
根据世界银行201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印度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国际公认的贫困线之下,每天的生活费用不足1.25美元。那自然,这些人的菜单里很难包含肉类,蔬菜便成为他们的主要食物。
洋葱易种又高产,自然深受喜爱。所以洋葱在印度还有个称号,叫做“穷人的食物”。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说,洋葱对于印度人来说,不是一种普通的蔬菜。实际上洋葱在印度被视为“政治蔬菜”,印度历史上好几次政治格局的变动都和洋葱有关系。
比如说1980年,印度总理大选之际,“洋葱危机”爆发了。当时执政的人民党控制价格不力,民众怨声载道。
在野党国大党的领袖叫做英迪拉·甘地,她在参加竞选的时候不戴珠宝,而是把洋葱串成项链挂在脖子上,让选民一看到自己就想到吃不起洋葱这个问题。她的竞选口号也和洋葱有关,叫做:“不能控制洋葱价格的政府,没有权力掌权。”
就算在本世纪,洋葱对于印度政局的影响也丝毫没有减弱。
我查了一下,在过去的这二十年印度出现了至少4次严重的“洋葱危机”。最近的一次洋葱危机发生在2013年。有专家认为,印度现任总理莫迪能够在2014年顺利当选,就和前一年的洋葱危机有关系。
听到这里你肯定要问了,既然洋葱对于印度来说都那么重要,那为什么印度还是会时不时发生洋葱危机呢?在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关乎人民生计的农作物,肯定不能让它频繁陷入产量危机。
所以印度的洋葱产业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气候。
我们都知道,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会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而且印度70%的农业用地,主要的灌溉途径是靠季风带来的降雨,也就是所谓的“靠天吃饭”。
如果风调雨顺,农作物的收成还好。但是今年的印度,偏偏在应该下雨的时候迎来了一场大旱,严重影响了洋葱的收成。
好不容易熬过来旱灾,印度在今年9月又遇到了洪灾。根据印度内政部发布的数据,截至9月24日,已经有超过1600人死于强降雨引发的灾害。而这场洪灾,又泡烂了许多库存中的洋葱。
即便如此,你肯定还是会有疑问,印度的气候的确不稳定,但是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又是一个不断崛起的技术大国,为什么经过这么多年,还是不能保持一个关键农作物的平稳供应呢?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印度的农业,一直存在一些结构性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不普及。相信你肯定知道,为了对抗气候波动,农民会修筑水坝、水渠等水利设施。
但是印度的水利工程并不发达,水利设施储存能力仅仅只有印度年径流量的6%。你可以理解为,印度农业对于降雨量,只有6%左右的弹性。
这也让印度的气象部门规定,只要降水低于往年平均水平的90%都是“干旱”,高于往年水平的110%就是“洪灾”。也就是说,10%的降水波动就可以让印度农业如临大敌。
第二个问题,是印度的工业化水平很低。别看农业和工业一个属于第一产业,一个属于第二产业。实际上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农业,和强大的工业密不可分。毕竟农业中需要的化肥、橡胶水管、塑料大棚、联合收割机,都是工业制成品。而且这些制成品还必须质优价廉,不然农民无法负担。
但是印度的工业化水平并不高。一般国家的发展,往往会经历从工业化为主、到服务业为主的过程。
但是印度的发展路径不太一样,直接越过第二产业,工业,专心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这导致印度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无法全方位反哺农业。印度的工业制成品的质量低、产量小,也没办法完全让农业自给自足。
第三个问题,是印度的食品供应链一直比较落后。
在2013年印度爆发洋葱危机的时候,《经济学人》杂志就写过一篇文章,记录了一颗印度洋葱的完整“旅程”。
结果作者发现,一颗印度的洋葱,从被采摘到在市场被贩卖,至少要经过4次装载、分类和重新包装。
但你知道,印度的气候常年高温,洋葱在采摘之后的15天内就会腐烂。由于印度的道路路况糟糕、食品储存技术落后,有很多洋葱仅仅被放在木篮子里被搬来搬去。这让大约有40%的洋葱,在出售之前就已经变质了,必须扔掉。
而且,由于印度缺乏现代食品加工业,一些本来可以做成洋葱酱,或者洋葱粉的次品洋葱,也只能在采摘的时候被直接扔掉。
现任总理莫迪上台之后,虽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但更多是农业补贴,而不是改进印度的农业基础设施或者运输系统。从2013年至今,印度的食品供应链体系并没有很大的改善。
到这里你也就明白了,印度洋葱的价格,为什么在过去这十几年间会频繁出现波动,甚至是危机。
除了气候原因以外,更重要的是印度整个国家基础设施以及工业基础的薄弱。而这些因素,正是限制印度经济发展的突出的短板。
由于这些短板,不看好印度的人其实也不在少数。
前段时间,我在波士顿出差期间曾经到哈佛的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听了一场关于中美关系的讲座,主讲人是波士顿大学政治学教授陆伯彬。
现场有一位观众问他,印度在中美之间的竞争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他的回答很直接,他说,印度是一个正在衰落的国家。换言之,在大国角力当中,印度并不是最值得担忧的对手。
当然,这只是一种观点。关于这个问题,欢迎你在节目下方留言,跟我分享你的看法。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文明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