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继续为你介绍企鹅出版社的丛书,一套48本的《伟大的思想》,今天我们来到第七和第八册。
这两册书之所以放到一起,编辑者是用心很深的。为啥这么说?因为这两册,都是演说词,相隔将近2000年的两个演说家的演说词。前一位,是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后一位,是近代英国艺术家,罗斯金。罗斯金,中国人没有那么熟,所以今天我们重点说说西塞罗。
在西方演说家这一行里面,西塞罗应该是祖师爷级别的。他是古罗马人,而且还生活在古罗马历史中最精彩的那一段。他目睹了罗马前三巨头的崛起,就是庞培、凯撒、克拉苏,和这三个人的关系错综复杂,他亲眼看到了凯撒在罗马元老院被刺杀,他也经历了后三头时期,就是安东尼、屋大维和雷必达组成的政治联盟,而且和其中的安东尼成了死敌,然后还因为反对安东尼被杀。
你看出来了,在当时罗马的政治舞台上,他只是个配角,但是要论起古罗马政治人物对后世的影响,他可是不得了。为啥?两个原因。第一,他是律师起家,一直干到元老院,凭的本事就是演说。那张嘴,特别会煽动、会说服人,后来的政治人物,比如美国的几位国父,像亚当斯、汉密尔顿,都喜欢他。现代政治家,隔了将近2000年,还是能够向这位演说家榜样学习到不少观念和技巧。
第二个原因,是西塞罗成就了拉丁文。
我们节目曾经讲过,一门语言,往往是需要一个天才来点燃的,比如莎士比亚对于英语、普希金对于俄语、歌德对于德语、老舍对于现代汉语。这些天才人物创造了大量的表达方式,让这个语言丰富起来。对,西塞罗就是拉丁文历史上的这个天才。他的演说词就是拉丁文的经典。
前两天我们介绍普鲁塔克的时候说,罗马刚崛起的时候,文化中心其实在希腊,希腊文高出罗马人用的拉丁语一头。但是这种情况,自从有了西塞罗,就到了转折点。拉丁文的表现力大增。拉丁文爬到了鄙视链的顶端,可以看不起其他语言了。这个状况一直持续到了欧洲近代。
好,理解了这个背景,我们就知道了西塞罗这个人的历史地位。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困惑,我们今天的人,也就是中国人为啥要读西塞罗的演讲词呢?也就是《伟大的思想》丛书里的这本《驳自由之敌》小册子?
你想哈,首先,拉丁文翻译成了英文,再从英文翻译成了中文,原来语言的神韵还能剩多少?其次,那是西塞罗的演讲,演讲这个东西你懂的,去除了口气、场景和节奏,变成了干瘪的文字,还能让我们体会到多少演讲原先的价值?就拿西塞罗本人来说,他虽然出生在富有家庭,受过很好的教育,但是因为他的家乡距离罗马有100公里,所以,他说话的口音就和罗马的“城里人”有区别。
西塞罗这辈子对这一点非常在乎,认为自己的乡下口音非常粗鄙,极度推崇罗马口音,估计也是勤学苦练了一辈子。但是你看,他老人家当年特别在乎的这点差别,我们今天看他的演讲稿,就完全体会不到到底有啥差别了。
还有一点,《驳自由之敌》收录的这两篇,都是西塞罗痛斥安东尼的演讲稿,这个系列本来一共有14篇,后来西塞罗也因为这些演讲把安东尼得罪得太狠,被杀掉了。那你想,你要是在公司会议室里骂一个同事14场,场场都是长篇大论,是不是各种陈芝麻烂谷子都得拿出来?不是同一个公司的人,甚至没有跟你们干过活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你在骂什么。对,听懂西塞罗当年对安东尼的这些痛斥,是需要大量背景知识的。这些历史背景,估计连专业的研究者也未必能全部搞清楚。那对我们这些2000年后的外行来说,还不就跟听天书一样?
对,我读这些演讲词,就是这个感觉。所以我在介绍这套书的时候,一直在说,你翻翻就好,闻闻味道就好。
那么这么两册演讲词,能闻出什么味道呢?每个人可能不一样。我自己翻完了,是突然明白了演讲和写作之间的最本质的那个区别。演讲和写作,别看都是思想的输出,但是它们之间的鸿沟,不是一个用嘴,一个用笔,一个用语音,一个用文字,而是写作可以是为自己,而演讲必须是为现场。所以一个文字高手要想变成演讲高手,需要练的不是口才,不是语速,更不是标准的普通话口音,而是得有把文字里的信息和逻辑还原为现场的能力。这有点像把一颗晒干的海参泡发还原的过程。
我们隔了2000年,再来看这几份演讲稿,觉得别扭,觉得信息和逻辑没有那么清晰,这可能正是它当年那么成功的原因。因为这是讲给现场人听的,加入了大量只有身在现场才能理解的东西。
所以,我合上这册书,马上就拿出一张纸来写了几句话:“概念尽可能变成场景;道理尽可能变成故事;事实尽可能变成对比;排列尽可能变成递进;号召尽可能变成指令。”而且在当天晚上的得到例会直播中,把这几句最新的业务心得解释了一遍。
简单说一下。首先,概念尽可能变成场景。我举个例子,比如你要说,我原来是个程序员,但是我后来发现养猪很赚钱,所以我现在在农村养猪。你看,这是一个很大的人生转变,但是在演讲中说,这句话里只有几个概念,听众不会有什么感觉。但是如果你换一个说法,加入几个场景:“几年前,我的孩子向他的同学介绍起他爸爸的时候,都会骄傲地说,我爸爸是个程序员。但是现在呢?我孩子只能不好意思地说,我爸是个养猪的。你看,明知道可能让孩子不好意思,为什么我还要做这个选择呢?下面我说说我的道理。”你看,这是不是就是一个很好的演讲开场白?那在传达的信息上有什么变化吗?没有,只是找了一个观众可以想象和理解的场景,把概念放进去了而已。在西塞罗的演讲词当中,你会发现大量这样的技巧。
再接下来一句:“道理尽可能变成故事”。故事的力量,你肯定懂的。一个好故事的作用就是把信息和逻辑还原到了一个场景里。
再下面一条:“事实尽可能变成对比”。比如,我要是说,我罗胖减肥了30斤,这就是个事实而已。但是我要是说,我罗胖减肥了30斤,什么概念?你去买30斤猪肉看看,那是能放满一澡盆的。是不是效果生动得多。你看,讲事实,带上对比,本质上也是把一个信息还原到场景里去。
下面还有一条:“排列尽可能变成递进”。也就是说,尽量不要在听众面前,说一二三四这种并列的逻辑,而是要带着听众步步登高。不是说,我今天给你介绍三个胖子,罗胖、张胖和李胖。这种介绍大家听不进去。而是先给你介绍罗胖,哎,这才哪儿到哪儿,给你介绍更胖的,张胖。张胖算胖吗?不是,下面出场的,才是胖得惊世骇俗的李胖。你看,横向排列的逻辑,是不是变成了步步登高的场景?
最后一条,“号召尽可能变成指令”。比如,尽可能不要说,我们要减肥啊。而要说,来,我们来做一件事,买一个升降办公桌,每天站着办公不少于两个小时。你看,这也是给信息和逻辑创造一个可以感知的场景。
以上五条,只是我读西塞罗和罗斯金这两本小册子的几点感悟。如果你写了一篇演讲稿,要做公开分享,那你对照这五条,改改稿子,没准会有提高。
你看,两本不好看,甚至都看不懂的书,也值得我们翻翻它。从反面得出来的收获,没准是更大、更有用的收获。
书不是什么神圣的东西。它就是一个人,可能是古人,可能是远方的人说的一些话。这些话本身,也许对我们没有什么用,但是,因为他是和我们不一样的人,用那些不一样的人,撞击一下现在的自己,经常就会产生一点什么意外的、奇妙的东西。
这一周,我都在向你推荐《伟大的思想》这套丛书。卖书,是我尽自己本分的一种方式,对同事负责,对合作伙伴负责。但其实你不买也没关系,我还是愿意陪你把这48本书都过一遍。至少,我自己因为要做这个节目,把这48本书翻开一遍,也就是被人类历史上的48个伟人撞击了48下。所以,我最近一直在向同事感慨:感谢这套书,因为翻完后收获巨大,机缘难得啊
好,明天是周末,罗胖精选,再见。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文明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