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这期的#邵恒帮你问#,我们邀请到了一位老朋友,心理咨询师陈海贤老师。这次我们邀请陈老师来跟你聊一聊,自我发展中遇...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这期的#邵恒帮你问#,我们邀请到了一位老朋友,心理咨询师陈海贤老师。这次我们邀请陈老师来跟你聊一聊,自我发展中遇到了难题怎么办?

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是很多得到用户都关注的一个问题。这次我们收到的提问也非常多,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和陈老师一起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和你一起分享。

王鹏:我已经工作9年了,总觉得自己从事的职业过不了多久就会被社会淘汰。我很想做出改变,但是我又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对未来也感觉到很恐惧。请问我应该怎么办?

回答: 其实这位用户的问题非常典型,我经常会被问到关于职业转型的问题。在这个时候,我们通常都会很焦虑,很想有一个方向和答案。

在这里,把我的思考分享给你。

首先,我想跟你说的是,职业生涯是会有变动的。时过境迁,很多你当时觉得对的选择,会慢慢变得不对。

这不是你当初的选择出了问题,这是转变自然会有的轨迹。

所以,你需要在心里面接受这种变动,是很正常的。

其次,要不要换工作这个问题,其实没人能帮你做决定。

如果不是你自己下了决心,就算别人说要换,你也不会听。就算听了,他也没法帮你承担选择的后果和责任。

当然,在这个基础上,我也有自己的建议:如果你实在觉得难受,就应该考虑变动。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自己就是这么选的。

我之前的工作是在浙江大学心理中心当老师,是一个体制内的工作。可是,当我觉得自己的工作遇到瓶颈的时候,我就选择了离开体制,成为了一个自由职业的心理咨询师。

现在我觉得,这个选择是对的。而且我也相信,树挪死,人挪活。

当然,变动之后,你一定会有不安。你的生活也许会过得更差。但这种不安会提供难得的挑战。这些挑战是压力,但也会逼迫你打起精神,去寻找出路。

这些出路有些靠谱,有些不靠谱。但只要你在行动,慢慢的,你总会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你做选择的依据,不是你现在有没有能力去应对这些挑战。你的能力就是从应对这些挑战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挑战都还没有出现,哪来的能力呢?

那你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呢?是你有多大的雄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

人面临变动的时候,都会有不确定的焦虑。差别只在于,有些人有更多变动的经验,所以他们更知道,焦虑是探索未知,必然会有的体验。

你知道,未来的路不是一直都在的,路是人逐渐走出来的。

就像我在新书,《了不起的我》中所写的:人不会为走自己该走的路后悔,哪怕这条路崎岖不平。人只会为自己没有响应内心的号召后悔。

希望你能早日找到属于你的道路。

邵恒:我觉得陈老师说得特别精彩。而我的体会是,用一段时间的不确定性,来交换更多的可能性。我相信,这样的交换是值得的。

康师傅当学徒:我学习了你的《亲密关系》课程之后,一直在努力改善夫妻关系,我还为自己设置了每天坚持的“1000天关系改善计划”。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总是因为自己和对方在情绪上的波动,产生很多放弃的念头,特别是对方不理解、不回应的时候。请问陈老师,在改善关系这件事情上,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让自己坚持下去吗?

回答:这位用户的关系改善计划好雄伟,1000天真的是很长的一段时间。

你知道,这么长的改变是你为爱做出的付出和努力。两个人关系的改变,常常是要从一个人开始的,在这个计划里,就是你自己。

但是这不意味着,你能一个人完成所有的改变。任何关系的改变,都需要两个人共同的努力。

你需要把你的伴侣拉进来,你需要告诉他你的1000天计划;告诉他为什么你觉得你们的关系需要改善;告诉他你努力的背后,是这关系和他的爱,对你很重要;告诉他有时候你会累,会想要放弃,但又不甘心。跟他谈谈,看看他会怎么说。

也许他会说,他不觉得你们的关系有问题;也许他会说,他没看到你的努力;也许他会说,他也不知道怎么回应。更也许,他会说,他还记着关系里的某件事,还在生你的气。

当他这么说的时候,你们的沟通就开始了。而开始沟通,就是你能做的很大的改变。

改善夫妻关系是一个不断延续的过程,它从你开始,但没法你一个人完成。你需要来自你的伴侣的反馈,你也需要给你的伴侣反馈。反馈会增加你们对彼此的了解,这本身就是关系改善的一部分。

李小虎:我小孩正在上初一,正处于青春期。很多时候管不住自己的脾气跟同学发生冲突,有时候气不过,甚至有自残的行为。事后他也懊悔,我们和老师也一直在尝试帮助他走出这段困难期。因为孩子住校,我和他妈妈平时也帮不上太多的忙,很担心。请问您,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帮助我们家的小孩自我调整?

回答:你好。

你的孩子已经进入了青春期,这是一个新的人生阶段。而他又要开始学习离家住校了。这对他是个挑战。

青春期的孩子常常会有一段探索的时期,包括探索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探索该如何跟别人相处。

这段时间,他们常会有一些大人看来不太成熟的举动,比如和同学打架,或者用不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愤怒。这正是探索过程的一部分。

作为父母来说,有两点你们需要知道。

第一,探索的过程,不是一开始就能做好。这对孩子来说是很艰难的任务。

其次,探索的过程再艰难,也需要孩子他独立完成。如果你们去帮忙,他探索的结论也许就变成了:“我需要依赖父母才能解决问题。”这样的孩子,就很难树立起他的自信。

那是不是说,你们作为父母就不用帮忙了呢?当然不是。

只是,你们需要换一个帮忙的姿态,不是主动去帮孩子承担,而是稍微往后撤一点,跟孩子说:“如果你需要爸爸妈妈帮忙,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一定会全力帮你。但是,如果你认为自己还可以应付,那我们就相信你。”

除此之外,你们还需要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孩子离家,对家会有非常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他想要独立,一方面他又不想离开家,又对你们有依赖。

其实,对父母来说,你们也许也会有相似的纠结。

所以,如果你们能过好,就是给孩子一个榜样。

这个探索之旅不只是对你孩子的,也是对你们自己的。你们也在探索,如何做好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如何应对孩子的离家。

如何能够提供有效的帮助,但又不会越界。如何保留对孩子的担心,同时能够过好你们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们暂时想不到怎么解决孩子的问题,先思考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帮助。祝你们成功。

频繁打嗝:我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以后,比如想要减肥,刚有点小成功,就想给自己一些小破例,总也达不到自己最初设定的目标,这是我的自制力不够吗?

回答:你好。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前几天,为了配合我的新书发布,我们做了一个活动:叫“晒出了不起的自我”?

很多用户晒出了他们了不起的时刻。其中有一个用户我印象很深刻。他是一位年纪挺大的人,说自己最了不起的事,就是最近戒掉了抽了二十几年的烟。

怎么戒的呢?

他说他最大的改变是,以前有人向他递烟的时候,他会说,“谢谢,我在戒烟”。现在他会说,“谢谢,我不抽”。

这两个回答区别在哪里呢?这背后,其实是我们对自制力的理解。

当他说“我在戒烟”的时候,他其实也接受了这样的暗示:“我自己的本心是想抽烟的,我只是在用自制力压制着我的这种欲望,等自制力消耗完了,那我就又会开始抽。”

可是,当他说“我不抽”的时候,他就在说:“不抽烟就是我想要的事情,是一种自然的常态,不需要用自制力就可以。”

你看,最有自制力的方法,都是不用自制力,把它们变成像你每天吃饭一样自然。这样的话,你就不会觉得小破例背后的东西这么诱人。

Titan:我的问题和自信的来源有关。我想,可能大部分人跟我一样,有这种感觉:时而自信心爆棚,觉得自己可以改变世界,可以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时而,又觉得自己很渺小很无力,甚至连自己也改变不了。 我觉得自己信心的变化,和外界的反馈很相关。外界反馈正向,那么我就自信心强,反馈是负向的,就觉得无力。怎么能获得稳定可靠的自信心呢?

回答:你好。你说的没错。其实,一会儿自信心爆棚,一会儿自我怀疑,确实是很多人常有的状态。

比如说我自己就有。当我进入一个创造周期的时候,比如写书或者设计课程,我会有很多的焦虑和自我怀疑。

有时候觉得我自己无所不能,有时候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写了一本很伟大的作品,有时候觉得,这写得是什么玩意儿。

我自己倒没怎么被这种感觉困扰。

因为我知道,这种摇摆不定的自我怀疑,不是我的特性。它是创造的特性,是任何一个人深入到某个未知领域去探索时,都会有的经验。

那这样的经验有什么用呢?它的用处是,当你熟悉这种经验以后,下回你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你就不会太容易被这些想法和情绪左右,更不会纠结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会专注在你要走的路上,把事情做好。

这种自我怀疑仍然会在,但你开始不那么把它当回事,它就变成了另一种自信。

我觉得,你真正的问题不是自我怀疑,而是你的反馈来源是他人。

我建议你,借鉴创造的思维,创造者的反馈来源是作品而不是他人。当然了,这个“作品”也有很多种形式。

比如说你在做一个项目,那这个项目就是你的作品。你想卖一件东西,那你的销售文案就是你的作品。

当你用创造的思路去思考的时候,你的敏感就能帮助到你。

你信心爆棚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自己get到了自己作品某个重要的点。

当你感觉渺小无力的时候,你也会知道自己的作品,有某一些让自己不那么满意的地方。

你不重要,别人的看法也不重要,你的作品才重要,它应该成为你自信的稳定的来源。

好,以上就是陈海贤老师的回答。

这期节目,我是和陈老师在录音棚里一起录制的。

虽然陈老师是在回答用户的问题,但是我却感觉很多话都像是对我自己说的一样。

就好像,刚刚我接受了陈海贤老师的一场心理咨询。整个人都被治愈了。

而今天我最大的收获是,当面对改变的时候,我们在脑子里会想象很多要面对的敌人,因为这些敌人我们会感到惧怕,怕自己迈不过那个坎,无法成功地改变自己。

但陈老师的分享让我意识到,其实,当你面对那些敌人的那一刻,即便你感到焦虑、感到生气、感到不安,你的改变也已经成功开启了。

如果你想获得更多,来自于陈海贤老师的智慧的建议,那么我建议你去读一读他的新书,《了不起的我》。

好了,这就是本周的#邵恒帮你问#。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

已有0条评论,期待您的留言!

昵称:*
邮箱:*
网址: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文明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