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昨天,我们得到App里面,又完整上线了一门重要的商学课程:人民大学刘松博教授的《公司治理》。 顺便说一句,在商学领域...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昨天,我们得到App里面,又完整上线了一门重要的商学课程:人民大学刘松博教授的《公司治理》。
顺便说一句,在商学领域...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昨天,我们得到App里面,又完整上线了一门重要的商学课程:人民大学刘松博教授的《公司治理》。

顺便说一句,在商学领域,人民大学是一家有深厚积累的学校。比如你可能听说过一份文献叫《华为基本法》,这是中国公司顶层设计中最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这份文献就出自人民大学的学者之手。这次我们请到的刘松博教授在人大教“公司治理”的课也有十几年的历史了。

在所有的商学院里面,公司治理都是一门核心课程。那到底什么是公司治理呢?

咱们不谈学术上的定义,就从人类的历史发展上来看:公司是什么?

要知道,世界上第一家公司,仅仅出现在400年前,也就是1602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公司不是一个简单的组织,它在法律上可是被当成一个人看待的,是可以独立地承担债权债务的。也就是说,公司是人类社会创造出来、接纳进来的一个新成员。它不是个人,但是又被当成人看待。这当然就是一个伟大的创新,也当然留下了巨大的漏洞和隐患。

短短400年后,你再看公司变成了什么?不仅富可敌国,而且在掌握的权力上,也可以跟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掰掰手腕。这样一个人类社会的新成员,如果不能有效地驯化,那就是豺狼虎豹会为非作歹,更别提能够有效地创造财富了。一个小孩子,尚且需要长年的教育才能成才,更何况是由很多各怀心思,利益不同的人组成的公司。所以,公司治理,其实就是对公司——这个人类社会新成员的约束、监督和教育。

我自己学完了这门课,最核心的收获就是:如果我们不能站在公司的角度看问题,而是用通常的观察人际关系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就理解不了一家公司。

我举一个刘松博老师课程里的例子。这也是发生在2018年的中国互联网界的著名案例。

2018年5月,百度的二号人物陆奇宣布:因为个人和家庭原因,从百度辞职了。这位陆奇,是一个传奇人物,曾经担任微软的执行副总裁。微软CEO鲍尔默对他的评价是:陆奇集资深专业技术知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广泛的商业知识于一身,在业界是非常罕见的奇才。他2017年加盟百度,背负了很多希望,包括帮助百度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转型,重塑百度文化等等。

所以一年多之后,陆奇的离职,这在当时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短短几天内,百度市值就缩水14%,蒸发掉900多亿人民币。当时,各种评论都认为,这是百度和陆奇双输的一个局面。百度失掉了一员大将,而陆奇是壮志未酬。

那请问,真的是这样吗?

当时的评论基本是站在个人的角度看问题的。

比如,站在陆奇的角度,很多人替他抱屈。说任何一个大公司向外部开放高管职位,都是个大坑,尤其像百度这种公司,创始人那么强势,里面的利益关系那么复杂,你一个外来人想推动变革,结局注定就是失败。

反过来,站在李彦宏的角度,也有人分析说,陆奇作为一个“空降兵”,推动改革很难得到原来利益群体的支持,所以结论是一个企业最好别用空降的职业经理人,最好是从内部提拔。

这些观点不能说有错。

但是,你发现没有,这些评论的背后都有一种情感色彩,就是劝和不劝散。合就是好事,分就是一定是悲剧。

那我们今天跟着刘松博老师,换一个角度,从百度这家的立场,再来看看这件事的得失。

首先,咱们得明确,陆奇的社会角色是什么?职业经理人对吧?

专门有学者做了职业化的模型。简单说,看一个人是不是足够职业化,要看三个维度,就是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那陆奇在这三个维度上表现得怎么样呢?可以说非常棒。

先看职业技能,有人说职业化就是“以此为生,精于此道”,指的就是职业技能。陆奇多年以来就是互联网界的偶像级人物,他在雅虎和微软都做过执行副总裁,是美国高科技企业总部里做到最高位置的大陆华人。他的职业技能在来百度之前就被充分证明了。

再看职业态度,指的就是从内心里认同和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意为事业做出牺牲。陆奇这个人,作息规律、精力旺盛,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5个小时,对每封邮件都会及时回复,为人和善,非常好沟通。和善的人,通常优柔寡断,但是陆奇又是一个敢作敢当的狠角色,一年多的时间,大刀阔斧,几乎是重塑了百度的组织架构和人事架构。

还有一个维度是职业道德,这其实是职业化最本质的一个体现,也就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你看,陆奇离开雅虎和微软的时候,老东家都表达了不舍,百度也是一样。李彦宏对他的评价是:“陆奇上上下下有口皆碑,大家都很喜欢他,他有非常强的技术能力,又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并且工作极其玩命。”

你看,做人做到了这个份上,至少口碑如此,真是无可挑剔了。那为啥评论说,他在百度的经历是一次失败呢?这听下来这分明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啊。

反过头来再看李彦宏,他失败了吗?也没有啊。陆奇来的时候,百度刚刚经历了魏则西事件,正处在低谷中,李彦宏需要一个打破局面的人。陆奇在任期间,恢复了元气,公司股价上涨了60%,就在他离职的消息出来前几天,百度市值马上就破千亿了。虽然他离职消息出来后,股价又跌了14%,但算下来怎么着李彦宏也赚了。而且更重要的是,转型人工智能,是李彦宏一直想做的事情,其实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陆奇顶着压力代替李彦宏冲锋陷阵,还给百度留下了新的文化、新的思路和新的人事与组织框架,这都是李彦宏所需要的。所以,李彦宏也是赢家。甭管从哪头算,大家都是双赢。

那你说,为什么最后陆奇还是走了呢?对啊,百度这家公司实际控制人是谁?李彦宏啊。李彦宏比马云还小四岁,如果他不想退休,那百度这家公司的掌舵人就是他,谁也取代不了李彦宏的地位。如果李彦宏觉得陆奇这时候离开,是个合适的时机,有什么不可以呢?

打个不尽恰当的比方,我的车半途抛锚了。现在我需要公路救援公司帮我把车修一下,车修好了,我觉得自己能开走了,付钱请救援公司走人,临走还说声感谢,对救援公司也很满意。这明明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怎么会被评论者看成是双输呢?

你发现没有?这个视角的差异,就在于有没有把公司本身看成是一个主体。

如果把百度这家公司看成是一个社会成员,它有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命运,自己的道路,那么,除它之外的每一个具体的人,李彦宏也好,陆奇也好,都是这家公司主体利用的资源,都是它路上的过客。彼此合作,只要是各有收获,那就是双赢。一拍两散,那其实是常态,没有什么好悲情的。

很久已经我看见过一个故事。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出了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结尾,他安排安娜卧轨自杀了。很多读者很愤怒,说你这么把我们心爱的主人公的下场写得这么惨呢?

托尔斯泰回信说:“安娜自己要死,我有什么办法呢?”

对。人类创造出来的东西,往往自己就有了生命,有了意志。

公司也是一样。我们只能接纳它,管好它,帮助它完成自己的使命,并学会和它相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公司治理”这门课的价值。刘松博老师《公司治理30讲》,已经在得到完整上线,推荐给你。

罗辑思维,明天见。

已有0条评论,期待您的留言!

昵称:*
邮箱:*
网址: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文明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