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美国的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宣布启动对特朗普的弹劾调查。
我们在《头条速览》里介绍过,此次发起调查的直接...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两周前,美国的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宣布启动对特朗普的弹劾调查。
我们在《头条速览》里介绍过,此次发起调查的直接起因是,特朗普要求乌克兰调查民主党总统参选人拜登和他的儿子,相当于邀请外国政府掺合美国内政。在不少人看来,这件事不仅是有违选举诚信,而且还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安全。
可没想到,弹劾调查刚开始不久,特朗普就再次发出了类似的请求,而且,这一次还是公开发布的。在上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他提出,中国也应该对拜登展开调查。
在我们看来,这当然是一个荒唐至极的提议。中国外交部的发言人很快回应,咱们的原则是不干预其他国家的内政。可怪就怪在,特朗普为什么要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出这样的请求呢?这不是火上浇油吗?
在大多数人看来,特朗普的行为显然很傻很出格。但我昨天在《大西洋月刊》的网站上看到一篇文章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特朗普的行为不仅不“傻”,而且还可能帮了他自己一把。
文章还指出,特朗普在任期当中的行为呈现出的规律,符合两个特殊的心理学特征。而这些心理学现象让他的出格言论和行为显得不那么荒唐。文章的标题叫做《两个心理学把戏,让特朗普总能侥幸逃脱》,作者是纽约城市大学新闻学教授彼得•贝纳特(Peter Beinart)。
今天的《邵恒头条》,就来跟你分享一下贝纳特教授的观点。
平时,我一打开国际媒体的新闻网站,特朗普的各种负面新闻就扑面而来。要么是批评他的出格言论,要么是批评他的政策,要么是批评他的个人生活方式。
但奇怪的是,如果看一下特朗普在任期的支持率,你会发现跟其他总统相比,虽然他的支持率不高,但却出奇地稳定。下方图片显示不同的总统在3年任期当中的支持率,绿线是特朗普,黑线是对比的总统。你会看到,奥巴马的支持率在同等时间里,从68%掉到43%。小布什的支持率最高超过了85%,最低掉到了50%以下。里根的支持率,也从68%下滑到了50%以下。
注:绿线代表特朗普的支持率(点击图片可放大)
特朗普呢?虽然负面新闻不断,但支持率在大部分时间都保持在40%左右。乌克兰电话门到目前也丝毫没有对其产生影响。 来自于NBC和《华尔街日报》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特朗普的支持率依然保持在43%,跟弹劾调查发生前相比,没有变化。
为什么放在其他总统身上绝对算得上是丑闻的事,对于特朗普的影响却非常有限呢?
从政治角度分析,根本原因恐怕是美国政治两极化的分化越来越严重,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支持者互不信任。双方都认为,对方的指控是出于党派利益,因此扭曲了事实。所以即便来自于民主党的攻击持续不断,但特朗普的支持者仍然不为所动。
而且,美国媒体的党派倾向也越来越鲜明,不像以前那么中立了。看媒体新闻,反而会强化党派立场。比如说,在弹劾调查的消息传出来后,民意调查显示,以福克斯新闻为主要信息渠道的美国民众当中,只有11%认为特朗普让乌克兰调查拜登,是对权力的滥用。但是,在那些不以福克斯新闻为主要渠道的人当中,认为特朗普滥用权力的民众比例,达到了38%。
不过,特朗普做了那么多出格的事,难道支持者真的愿意视而不见吗?贝纳特教授认为,两条心理学规律能进一步解释,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仍然愿意为他辩护。
第一条心理学规律,叫做“秘密原则”(The Secrecy Heuristic)。2013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三位教授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在实验中,三位教授让学生们分别阅读两份文件,教授们声称,一份文件来自于美国国家安全部,是一个机密文件。另一份文件来自于美国的国务院,是一份公开文件。结果显示,学生们认为机密文件的质量更高,而且,学生对于基于机密文件作出的决策评价更高。
但事实上,两份文件的内容是一模一样的。这说明,当信息具有机密性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对其更看重;反之,如果是公开信息,人们不会认为它很重要——这是人们做判断的捷径。
那这跟特朗普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回过头来看,特朗普请求乌克兰调查拜登的事。乌克兰电话门,显然是一个被曝光出来的秘密行为。一般人都会认为,既然是偷偷干的,那肯定有问题啊。可是特朗普很聪明,他干脆把同样的行为,在公共场合重复了一遍。你不是觉得这事是阴谋么?那我在光天化日之下抖开来,让你看。这个动作传递出来的信息是,这不是多大的事,我没必要瞒着你。
其实,让外国政府掺合美国选举到底有多严重,在法律层面上也是模糊的。有的人认为这应该是一项重罪,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一个小过错。贝纳特教授认为,通过运用“秘密原则”,特朗普把这件事给“大事化小”了。当然,特朗普不一定知道“秘密原则”,但是他的处理方式符合这个心理学规律。这么看,特朗普凡事喜欢上推特发布,把一切冲突放在台面上,也有类似的效果。
不过你肯定会想了,这种处理方式也许能管用一时,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人们掌控了更多信息之后,难道不会作出更理性的判断吗?
就拿美国对叙利亚的政策来说吧。在去年年底,特朗普曾经发推特,宣布美国已经彻底击败了ISIS,所以他要让美国军队全部从叙利亚撤离。消息发出之后,普通老百姓可能觉得,这是好事啊。但很快,专业人士就站出来反对了,比如,美国驻叙利亚军队的总指挥接受了媒体采访,表明ISIS残留的势力仍然很活跃,而且从合作以及军备的角度来讲,当时撤军肯定会引发巨大的混乱。几天之后,特朗普不得不让步。
在特朗普任期当中,类似的情况发生了不止一次。他的公开言论常常在后期被证实是夸大事实,或者和事实相悖,有时候他还会自己前后矛盾。比如对朝鲜,前脚说美国要让金正恩彻底消失,后脚就安排了跟金正恩的三次见面。按常理来说,这种情况频繁出现,一个人的声誉早就该打折扣了。但为什么特朗普的支持者,对此却似乎视而不见呢?
贝纳特教授认为,一定程度上来说,这跟特朗普的自信有关。特朗普的种种身体语言,都显示出他是一个具有强大自信的人。比如他的握手方式强劲有力,他走路的时候喜欢走在别人前面,他坐着的时候喜欢把两手指尖相对,呈现出“教堂尖顶”的样子,这些都说明他把自己看成人群中的领头羊(Alpha Male)。
早有心理学研究证实,展现出强大自信的人,相比起那些谨慎的人,更容易赢得人们的喜爱。不过,美国伯克利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19年发表的最新研究,得出一个更有意思的结论:即便一个人后来被证实,他是过度自信、他的判断或者表现与事实不符,人们对这种人的好感,仍然会比对谨慎的人好感更强。只要这个人作出的判断,不是那种特别黑白分明,板上钉钉能被证实是错误的。
回过头来再来看看特朗普,你会发现,他的行为模式恰好符合这份研究的结果。
第一,他极度自信。
第二,他常常会发表模糊的言论或者承诺,比如,他最近发表推特说“美国的国界已经‘安全’了”。“安全”是按照什么标准判断,按谁的标准,这都很模糊。再比如,前段时间就土耳其的问题,他发表过这样一个推特,“依照我的智慧来判断,如果土耳其做了任何在我看来越界的事,我会彻底摧毁土耳其的经济。土耳其和欧洲,你们小心点”。话是这么说,但这样的承诺能不能兑现,我们都不知道。
第三,特朗普对于那些指责他出现事实错误的人,比如记者、法官、政府官员,他会马上公开反驳,反过来指控他们的信息错误或者专业度不足。前面我们也说了,美国的普通民众对反对党或者媒体的信任度,已经降低到了冰点。特朗普一搅合,普通人更难判断事实到底如何。
说到这,你就明白为什么特朗普的支持率能一直保持稳定,没怎么受到负面新闻影响了。
贝纳特教授的分析,让我想到了一本心理学的畅销书《象与骑象人》。这本书提出的一个观点是,我们的感性思维,比如直觉、情绪,就像是一头大象;而我们的理性思维,就像是骑在大象上的人。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是在用理性做决策,但事实上,真正决定我们往哪走的,是那头大象。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文明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