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推出了卓克卓老板的最新的《科学人物课》。上一次讲的是杨振宁,这一次,讲的是霍金,就是那个《时间简史》的...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最近,我们推出了卓克卓老板的最新的《科学人物课》。上一次讲的是杨振宁,这一次,讲的是霍金,就是那个《时间简史》的作者,在轮椅上过了大半辈子,成就卓著,生荣死哀,最后被葬在了牛顿旁边的那个英国物理学家霍金。
知道霍金的人,难免对他有两个截然相反的印象。
第一个印象是,霍金是一个悲剧英雄。他那么智慧,但是被病魔困住了身体。他和厄运作战,还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如果没有这该死的病,他一定会是一个更伟大的人。出版商在卖那本《时间简史》的时候,希望我们相信的,就是这么个故事。
但是,也存在第二个截然相反的印象。霍金是科学家没错。但是在同时代的物理学家中,至少有几十个人取得了同等级别的成就。他之所以那么出名,就是因为他会利用自己的病炒作。出畅销书,拍电影,参加各种娱乐项目,霍金的公众地位是炒出来的。是名不副实的。
这两个截然相反的印象,背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你愿意相信哪一个才是真实的霍金?
听了卓克的这门《科学人物课》之后,你会发现,哪个都不完全对。通过霍金的故事,你可以洞见到真实世界的一个秘密:一个天才到底是怎么自我成就的?
首先我们要说一个基本事实,霍金不是浪得虚名。他的科学成就确实很大,32岁就当上了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相当于咱们中国的国家科学院院士。物理学领域,除了诺贝尔奖,他获得了几乎所有的业内大奖。而他炒作自己,也就是出版《时间简史》的时候,那是他46岁的时候,是在他完成了自己的主要科学贡献之后。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后来的炒作,他也是一位响当当的科学家。
那这是不是说:他的病和那个躺在轮椅上口眼歪斜的受难者的形象,只是他公众名声的一道光环,是他生命的一个副产品呢?不,卓克老师说,正是他的病成就了他。这听起来有点矛盾。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霍金的本科是在牛津大学上的。要说智力,那当然是一等一的水平。有一次他的统计物理学的老师出了两道题给他做,第二次上课的时候,他问霍金做完了没有。霍金说没做,因为题目有错,然后用20分钟把题目的错误讲了讲。老师就知道了,对于统计物理学,霍金的了解比他还要深刻。但这只是智力因素,要说到大学成绩,霍金可不怎么样。为啥?因为不用功啊。
他平均每天学习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喝啤酒、看小说、参加划船队训练。实在无聊,他还在夜里带着划船队的队员跑到桥墩上刷政治标语。警察发现之后,一群人撒腿就跑。霍金身体不行啊,很快被警察抓住,差点被拘留。
就这么一个调皮捣蛋,性格上有缺陷,自律能力很差的聪明学生。如果他是一个健康人,那么很大概率他不会选择走学术的道路。他可能选择了一个像金融之类的比较挣钱的行业,那后来也就泯然众人矣了。
但是命运就在这里转折了,21岁的霍金被确诊为渐冻症。得了这种病的病人非常痛苦,因为他们的肌肉会逐渐萎缩,最终全身瘫痪、不能说话,但他们的智力、思维一点儿不受影响,就像一个健康的灵魂被活生生地困在自己的身体里,动弹不得。就算能够活下来,也只能一辈子躺在轮椅上。这就是21岁的霍金被通知的未来。
这个消息,让霍金的人生选项,一下子变得狭窄了。一个聪明的天才,又是名校毕业,本来有各种各样的发展可能性,但是这场病,把其他发展的可能性的大门全部堵上了。霍金只好做了学者,而且在物理学当中,他也只能选择宇宙学这样的方向,因为不需要做实验、不需要行动,在脑子里面演算方程就行。
到了他28岁的时候,那个命中注定的时刻还是来了,这一年他不得不放弃拄拐,坐上了轮椅。到37岁时,他就拿不住笔了。更麻烦的是,他的说话能力迅速下降,只有妻子能根据声音大概猜出他在说什么。
面对这个一点点失去控制的身体,另一个难题摆在了霍金面前:钱。
表面上看,钱不是个大问题。英国的医疗福利不错,霍金又是个大教授,收入肯定过得去。
但霍金的情况不一样。他不是一个躺在医院里的病人。他是住在家里,天天去学校上班,不仅自己搞科研,还要带学生的教授。随着病情的发展,霍金全身只剩下三根手指能动。到了这个地步,霍金就需要专业的护理服务了。他的专职护理团队,有八个人,三班倒地照顾他。可以说,霍金走到哪儿,都随身携带一个微型医院。这笔花销就贵了。
更何况霍金还有老婆和三个孩子要养。到了1982年。这一年霍金40岁。他的三个孩子里,老大15岁,老二13岁,老三只有3岁。再过几年,老大要上大学、老二要上高中、老三要上小学,三个人的学费加起来不是小数目。
钱从哪儿来呢?对一个身体动不了、说话口齿不清的病人来说,想来想去,只有写书一条路了。霍金的物理知识是现成的,在学术界也挺有地位,要是写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科普书,说不定能畅销。
所以,霍金写《时间简史》,其实不是为了什么炒作,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是钱逼的。
你看,他的病又一次改变了他的人生选择。他不能只在大学里安放一张安静的书桌,他必须竭尽所能地挣钱。
写《时间简史》的过程当然很艰难,但是出版之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本书被翻译成40多国语言,不算盗版,在全世界卖了2500万册。霍金也因此挣到了几百万英镑。钱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说到这儿,你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早年性格非常古怪、内向的霍金,为什么在晚年突然变成了一个爱出风头的人。拍电影、上电视、出唱片、参加冰桶挑战赛,时不时地发表一些惊人的言论。从某种角度说,他必须要维持自己的公众知名度,这是他的书的销量的保证,本质上也是他能维持自己的医疗保健条件的保证。
听完霍金的故事,我们再回过头来想一开始我们提出来的那个问题:一个天才到底是怎么自我成就的?
世界上的聪明人很多,但是,大把的聪明人都没有做出来什么成就。为什么?因为聪明人的选项太多了。他们放纵自己的天才,尝试各种各样的机会,而人生苦短,运气有限,他们的才华就这么被自己挥霍掉了。
而在卓克老师讲的这门课里,你会看到两段这样的霍金故事:
第一段故事是:霍金的天分太好,因此选择太多,而渐冻症把其他危险的门,都提前帮他关上了。只留下了一扇学术研究的门,这本来最适合他,但是按照青年霍金的心性,他很可能不会主动走进这扇门。正因为这场病,才引导他走进来,成为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
而第二段故事更惊心动魄。霍金的学术成就太好,完全可以躺在学术声誉上度过一生,但是渐冻症又逼着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这是本来一个学者、科学家不会走的门,但是因为病、缺钱,引导他成为一个伟大的公众表达者。
回到开头提到的那个问题:天才是怎么成就的?
天才不靠智力。天才靠的是: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把所有的天才,长期地、集中地、专注地投放到一个点上,才能成就。
有一句话,很鸡汤、很安慰人,叫“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也必然给你打开一扇窗。”但是这句话,听完了霍金的故事,也许可以这么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就是给你打开了一扇窗”。
好,这个话题就聊到这里。卓克的《科学人物课·霍金》,听完了,给了我很多莫名的感动。也推荐给你。
罗辑思维,明天见。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文明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