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请来了建国后的第一位女老生,王珮瑜老板来聊聊有关于京剧的事情。曾经的京剧和当下的影视剧一样,当年的票友捧角儿,其狂热程度也和现在的粉丝追星不相上下。然而和现在追星的盲目喜爱不同,票友和角儿之间更多了一种要求、认可。这种独特的票友文化在今天变得越来越难得了,而被推上“经典”高台的传统艺术又该何去何从?
精彩摘录
就是为什么这京剧大师,上台都压力大。他知道台底下的人懂,他要是不是说我假唱,或者说像今天说的,我能糊弄你一个,反正你们也不懂。他是一个说演者与听者之间,这样一种人格对等的,这么一种关系。——窦文涛
消亡是正常的,就像人死亡一样。但是同时人是不希望自己死亡的,别人也不希望他死亡,如果他是一个好人,如果他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我们也不希望他死亡。至于京剧,我不认为目前有死亡的危险。它没有过去那么火了,这个没有,我说现在京剧死亡了不可能,很多戏还在唱着呢。——王蒙
只不过今天比它更娱乐的东西多了,就显得它艺术了。我在做一个京剧的大众化的传播,经常会跟那些完全不懂戏的,只看网络综艺,或者是这个打游戏的小孩,去跟他讲京剧。我就会跟他说,你可以继续玩你原来玩的那些东西,但是你可以学习一个能力,这个能力叫做克服欣赏的困难。——王珮瑜
我完全同意,因为我自己做节目,有个坏毛病,我常被观众指出过很多次。就是说我常常说一句话,爱有个口头禅就是说这事大家都知道。结果后来我说出来的事,其实没什么人知道。——梁文道
名词解释
谭富英、谭元寿:谭富英是著名的“四大须生”之一,曾任北京京剧团副团长,组父谭鑫培、父亲谭小培均为老生名家,其子谭元寿曾扮演样板戏《沙家浜》中的郭建光。
坂东玉三郎:歌舞伎界世袭称号,五代目原名守田亲市,自幼即随第四代坂东玉三郎学习,被称作日本“国宝级大师”,数次与中国戏曲团体合作出演《牡丹亭》等,被称为日本“梅兰芳”。
齐如山、冯耿光、罗婴公:均为近现代打造中国戏曲界黄金时代的戏曲剧作名家。齐与冯穷一生心血研究戏曲,大力协助梅兰芳的戏曲事业。罗致力京剧剧本创作,并指导与资助程砚秋。
王瑶卿:1881年生,京剧表演大家、戏曲教育家,他创造的“王派”是京剧旦角艺术的基本流派。解放后任中国戏曲学校校长,打破不收女弟子的陈规。四大名旦都曾在他门下受业。
杨宝森:1909年生,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师承余派,后自成一“杨派”。四十年代与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并称“四大须生”。主要作品有《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四郎探母》等。
张伯驹:把国宝文物《平复帖》、《游春图》等捐赠、让与国家的收藏家、近现代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曾与余叔岩、梅兰芳等名家同台表演,曾与齐如山、冯耿光等组织“国剧学会”,1982年逝。
余叔岩:1890年生,京剧老生大家,在继承谭(鑫培)派艺术基础上发展与创造出“余派”,1920-1940灌录过37面唱片即“十八张半”传世,其女弟子孟小冬是余派唯一得衣钵真传的弟子,人称“冬皇”。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文明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