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我们说的是大英帝国发展的秘诀。它不是靠造东西,卖东西赚差价来赚钱,而是靠铺设一个网络,然后收取入网费,也就...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昨天说我们说的是大英帝国发展的秘诀。它不是靠造东西,卖东西赚差价来赚钱,而是靠铺设一个网络,然后收取入网费,也就是收税的模式来赚钱。一切长久的、良性的商业模式,本质上都是这样。
不过,这也带来一个问题,网络建设会占据那些稀缺的、关键的节点。一旦一个网络建成,它就是排他的。后来者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现在穿越回200年前,就是大英帝国还没有完成全球布局的时候。这时候摊开世界地图,你会很轻松地判断出哪些地方是重要节点。比如直布罗陀海峡、南非好望角、埃及、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如果具体到中国,长江入海口的上海,珠江口的广州和香港。这都是交通要道,所以也是战略要地。当年的大英帝国国力强,按照这个地图依次占据就可以了。后来的历史果然也就是这么发展的。即使换一个帝国,也只能这么发展它的全球网络,没有什么别的选择。
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近年来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既不是国家首都,也没有独特地理区位的城市迅速崛起了,成为全世界重要的网络节点。最典型的就是阿联酋的迪拜。
要知道,20年前,迪拜还只是一片沙漠,在政治上,也只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里的一个酋长国而已。那你说,是因为迪拜有石油吗?确实有,但是论起石油产量,在阿联酋的几个酋长国里,它也是处于中下位的。迪拜目前只有5%的收入来自于石油。那你说是因为区位优势吗?在历史上好像没有过。虽然迪拜港现在的吞吐量已经是世界第九位了。但这是因为迪拜拼命发展集装箱装卸速度、物流信息能力带来的,全是靠这一代人的努力,那么长的波斯湾海岸线,迪拜并没有像新加坡,上海那种“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独特地理位置。看来区位优势不是它的真实优势。
就这么个地方,现在无论是人流物流还是资金流,迪拜都能排进世界前五。2013年,迪拜购物中心的客流量就达到了7500万人次,当然是世界第一;到了2016年,迪拜跃升为全球第三大空港;2017年,到访迪拜的客流达1760万人次,这是全世界第三大旅行目的地了,超越了巴黎。你想,迪拜是近几十年崛起的,是沙漠上长出来的城市,那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迪拜人有一个概念,只要靠人力能做到的,而不是那种独有的自然禀赋才能做到的,那就要做到世界第一。
比如,造高楼。我们都知道,迪拜造了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
第790期 | “想法”也是个网络吗? 2019/08/20
但有意思的不是高,而是建造过程。2004年,开始建造的时候,世界第一高楼是台北的101大厦,509米。按照常识,只要比这个高,比如510米就是世界第一了。但是迪拜人不这么想,一旦建成,你101大楼在上面加个尖儿怎么办?所以,哈利法塔的建设,从最初设计的560米,到后来的650米,又提高到750米,最终建成828米。把101大厦甩了一大截。据说,过程中,连开发商也不知道到底要建多高。只有一个念头是清楚的,哈利法塔不仅要当世界第一,而且要在未来很多年里面,保持这个世界第一。这个过程听起来很奇怪的吧,你建一个大楼,很严肃的,怎么能那么不靠谱?
据说,设计方在大楼底座上下了大功夫,保证可以承载100万吨以上的重量,现在建到了828米,也只用了50万吨,也就是一半的承载量。这是啥意思?这是对所有后来追赶世界第一高塔的建设者发出了一个无言的威胁:你不就是想夺得世界第一吗?没门。我现在828米,你要是建830米,我还可以继续加高。可能我还有再加高200米的潜力,你就别费那个劲了。
就这么短短几十年,迪拜创造了无数个世界第一。什么世界第一大游乐园、第一大人工岛、第一大音乐喷泉、第一大购物中心、第一大机场、第一大花园、第一大室内滑雪场。不仅有这些超大型的世界第一,细节上也一样。比如,迪拜的警车,居然用高级跑车。迪拜的ATM机里面居然可以取黄金。还有什么第一长的金项链,第一大金戒指,最贵的冰淇淋等等。
你发现,迪拜的思路里有一个很硬的内核,就是:只要人力所及,只要不是靠独特资源,只要能吸引目光,我都要争个世界第一,而且是短期内无人能赶超的世界第一。
那么请问,迪拜人这么干争的是什么?仅仅是争口气吗?是虚荣吗?从结果看不是,其实他们是看到了一个新的网络的存在,那就是全人类的心智网络和认知网络。繁荣靠的是人,人关注得多了,认同得多了,来的人多了,一个超级节点也就在一个沙漠地带从无到有地崛起了。
这和我们昨天讲的大英帝国的世界网络不一样。大英帝国时代的世界网络,是地理性的。包括它延伸出来的电信网络也是地理性的。这种网络的形态是受到自然条件刚性约束的。有人占了,其他人只能干瞪眼。
但是迪拜呢?它是人类的心智网络和认知网络,几乎有无穷的空间可拓展,有无穷的深度可以开发。也就是说,任何一个节点,只要地理位置别太差,可以向全世界输出一个叫“想法”的东西,成为新一代网络的主宰者。关键资源是想法,而想法是依赖于人的头脑,是可以无尽产生的。
其实不光是迪拜,咱们中国也有这样的城市,那就是深圳。2018,深圳的GDP已经超过了香港。这听起来好像没啥,我们内地发展速度就是快。如果从网络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个奇迹。
你想,当年之所以要在深圳设立特区,就是想借助香港的全球网络。我们最开始想的是香港提供金融网络、全球市场网络、技术网络、人才网络,深圳只需要进行生产就可以了。
但是这个模型只能解释深圳早期的腾飞。你想啊,网络效应的特点是,越多人用就越好用,网络本身就越强大。所以深圳如果借助香港的网络,那深圳发展的越好,香港就应该发展越好才对。你想全球在超级大城市周围的城市,其实挺倒霉的,虽然可以享受到一些辐射性的好处,但作为代价呢,很多资源都被吸附到这个超级大城市里去了。占点便宜可以,但是想赶超这个中心,是不大可能的。这是网络效应天然的现象。
所以,深圳超过香港,从网络效应只能是另作解释。我们得到App里有一门课程,郑路老师在《社会网络20讲》。这门课里就说过,深圳的崛起,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网络,这个网络叫发明专利网。这个网络和原来香港的网络不是一回事。
如果以城市为节点,以专利引用为连接,绘制一幅中国城市的创新网络图,就会发现,深圳就处在这个中心的位置。
那它靠什么搭建起了这个网络呢?它把像华为、腾讯、中兴、大疆这样全国乃至全球最优秀的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全部汇聚在了一起。汇聚的结果是,深圳的每一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了89件,几乎是全国平均数的10倍,深圳授权出去的专利数量,也远远超过了其他城市。
专利只是一个个的科技发明,为什么也有网络效应呢?你想,企业密集,人才也就密集,订单也就密集,遇到的问题也就密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密集,人才之间彼此启发,彼此借鉴的机会也就密集。这就是个网络。
知识工作者,为什么不愿意离开问题密集的地方,其他知识工作者密集的地方?就是这个原因。一旦离开了,自己创新力就会下降啊。这可不就是网络效应。
正是凭借这个全新的网络,在这一轮的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的创新浪潮中,深圳才能把香港抛下了。用网络这个视角,才能解释深圳反超香港的现象。
你看,当年的大英帝国,只是连接起了全球的地理网络,就这么浅浅一层,就造就了一个“日不落帝国”。而如今,有一扇全新的大门在打开,是一个人类想法的网络。这就甩开了自然资源的刚性制约,那里面有无穷广大的空间,无穷丰富的层次。
任何国家,任何地方,只要凭借全新的想法,就能打开人类连接的新层次,就又能开创一个辉煌的大航海时代。
我们这代人,面对的不确定性,由此而来;面对的机会,也是由此而来。
好,这个话题就聊到这里。罗辑思维,明天见。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文明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