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八分》:《祭侄文稿》外借争议,又一次操纵情绪的胜利
颜真卿的一份书法文稿,竟然在一千年后引发一场轩然大波。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颜真卿手稿《祭侄文稿》,前不久被外借给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览。根据部分媒体报道,这次文物出借是台湾民进党对日本政府的一次“献媚”。由此,引发两岸的广泛争议,舆论不乏情绪激昂。许多平时对书法、文物素不关心的人,也卷入了这场牵涉“民族尊严”与“爱国”的争战讨伐之中。
当这场风波如同过去种种一时刺激情绪的热点事件一样,已逐渐被大众焦点抛弃,我们重新反思——现在的我们,恐怕尤为需要对外投射出一个健康的、文明的、正当的国家形象,而这势必需要艺术文化这类软实力输出的配合。除此之外,文物交流无法规避的法律问题——“免扣押文物法”,在中国依旧境地两难。然而这些问题,并不能刺激大家的情绪,便也少有人问津。
回顾这一两年,我有时会猜想,大概很快会有人写一本书,书名就叫做《愤怒的中国人》。
因为最近这一两年来,我们的民族尊严和爱国热情似乎总容易被刺激,集体的怒火一次又一次爆发。
前不久,《环球时报》刊登了一篇这样的报道——标题为《台北故宫外借〈 祭侄文稿〉日本展出,无特别保护》。报道提及的便是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目前正在举办的一场非常重要的大展,「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
在这场展览里,备受关注的重头展品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借出的《祭侄文稿》,颜真卿的手稿,被公认为是书法史上继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之后的“天下第二行书”。
1.难不成全世界都在“出卖”国宝?
根据刚才提及的报道,这份珍贵文物此次出借赴日备受质疑,同时报道里声称,日本对这《祭侄文稿》竟然没有经过特别保护,甚至任由观众对文物进行拍照。
恰巧这几天我正在东京工作,我也专门前往参观了这场大展。
在我有限的亲眼观察中,这次展览与东京国立博物馆其他任何正常展览的水平一样,非常之高效、安保措施也相当到位。
《祭侄文稿》的展出甚至专门开辟了一间展厅,分隔一行又一行的排队路线,整个展览里包括我们许多中国同胞,大家也都非常文明有礼、讲秩序。
其实在这场展览展出期间,我还特别注意到,同时期在日本的上野公园——集合了日本几家最重要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范围内还有几场重大展览。
东京都美术馆刚刚结束展出挪威国宝级的画家蒙克,他的一百件作品是从专门从挪威运输过来的,其中便包括他的不朽名作《呐喊》的第一版。
另外,上野之森美术馆正在展出荷兰油画大师维米尔的特展。维米尔一辈子只留下35幅真迹,每一幅都可谓是荷兰的国宝,而这一次维米尔大展在上野之森美术馆一次展出9幅,其中包括《戴珍珠项链的女人》(Woman with a Pearl Necklace)《写信的女孩》(Woman Writing a Letter, with her Maid)以及《倒牛奶的女仆》(The Milkmaid)等等维米尔最为世人所知的杰作。
日本的国立西洋美术馆还正在进行鲁本斯大展,你几乎可以说,全世界各国在这段期间不晓得欠了日本人什么账,大家都纷纷将国宝送到日本进行展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很简单,这并不是“出卖”国宝,这是一种最正常不过的、全球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展品出借构成的文化交流。
2.没有文物交流,我们可能永远无法触及人类艺术杰作
在中文语境中,通常把这种博物馆展品外借到其他博物馆,甚至外借海外的行为称为「借」,但是其实在英文中,通常用的是「loan」,这一字之差分别却相当大。
首先,借并非真的是「借」,并不是免费的,很多时候是涉及费用的;而且,这种出借通常带有一定条件,比如博物馆与博物馆之间,通过这些展品的交流,形成一定的可信任的契约关系。这其实是一个全球行之已久的惯例,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下半叶。
中国大陆也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足足五年时间内(1973到1978)在全世界进行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巡回展览,展出中国重要的考古发现。当时吸引了大量由于冷战对中国并不了解的西方人,他们一方面对中国感到陌生,另一方面对中国充满好奇。于是,大量的西方国家人民特意跑到自己国家内这些国家级博物馆,专门观看我们租借出去的一连串珍贵文物展览。
此外,前两年在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曾经举办《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还曾举进行《镜花水月》中国主题展,虽然展览里中国古代的珍藏不多,但是仍然可以说是汇聚了中国当代艺术许许多多民间文物的珍藏。
这其实是一类很正常的世界现象,如果没有这样正常的文物交流,我们绝大部分人是无法亲眼欣赏到这些珍贵的艺术杰作,可能只能在画册,甚至仅仅是耳闻的方式知晓。
以这次我在东京欣赏到的「颜真卿」主题大展为例,这次的策展水平几乎可谓超绝,基本上可以说是「半部中国书法史」。
它最后一部分,同时展出了日本三大书法名家,号称日本书道史上“三笔”的嵯峨天皇、橘逸势、僧人空海;更不要说,中国宋朝四大书法名家”苏黄米蔡“全全聚齐,唐代书法家诸遂良临摹的王羲之《兰亭集序》、怀素草书《自叙帖》也在其中展出……
一路欣赏下来,你便能够理解,为什么颜真卿如此重要——在整个书法史的演变当中,他是如何起到一个承先启后、变革了整个时代书写风气的里程碑式的作用。
3.健康文明正当的国家形象,需要文化艺术「软实力」的配合
当然,相信仍然有人会提出质疑,艺术交流、文物交流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哪些文物可以外借、哪些不可以,很多人就认为,颜真卿非常难得一见的《祭侄文稿》,当年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院都难得一见,这样一份重要的艺术大师文物杰作,就不能够随便乱借。
甚至有人这样举例,说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的《蒙娜丽莎》也未曾出过国。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蒙娜丽莎》当然出过国,但的确有差不多40、50年没有再外借,但主要的理由,并不是因为法国不让这幅重要作品外借,而是因为其中牵涉到保安、保险和运费种种问题,这些费用太过于昂贵。
不过,最近法国总统马克龙已经准备要在各方面降低条件,好让《蒙娜丽莎》能够代表法国的软实力,出国“扬威”一把。
这就要谈到一个关键点,软实力。「软实力」这个词相信已经不需要我多加介绍,它多半与一个国家的文化力量在全球舞台上的投射相关。
今天中国的国际形象到底如何?这一两年,中国在当下世界局势之中处于何等位置?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这不需要我在这里多言。
我想指出的是,今天如果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我们恐怕特别需要对外投射出一个健康的、文明的、正当的国家形象,这势必需要一定的文化软实力输出来配合。
而博物馆、美术馆的这类展品交流,就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利用国家的文化与艺术来拓展国家形象,原本就相当常见。一个经典案例,就是冷战时期,美国也曾经大量对外展示当时的美国现代艺术杰作,包括抽象表现主义代表波洛克等诸位艺术大师的作品。
早年我曾介绍过一本书叫做《Who Paid the Piper》,这本书里指出,当年冷战时期美国许多在海外巡回的先锋艺术展背后,甚至有美国中情局(CIA)的支持,而且当年有些作品或者画作的尺寸非常大,有时候还要出动美军海军舰队来帮忙运输。
可见,不只是文物交流是国际惯例,政府主动介入进行这种文物交流一样是惯例。
4.「免扣押文物法」在中国的两难境地
最后我们回归到这回颜真卿《祭侄文稿》出借日本的问题上,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份属于中国的文物能借去东京展出,却来不了北京?
如果你再有心观察会发现,台北的故宫博物院有着非常多珍贵的文物藏品,为何很少听说它们外借到大陆进行展览?这就牵涉到,所有这种国际博物馆进行文物交流时,一个难以规避的法律问题。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设立一些专门法律,这种法律简单而言就叫做「免扣押文物法」,什么叫「免扣押文物」呢?
比如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如果要将博物馆内的部分珍宝外借到世界各地展览,它就会涉及一项重要要求,要求前去巡回展览的国家必须有这项「免扣押文物」法律,以免它收藏的珍贵文物到了其他国家,就被这个国家扣押下来,一借无回。
你可能会接着询问,哪有国家会这样做,明明是大英博物馆的珍藏,别的国家怎么会随便扣押?
可是你仔细想想,大英博物馆其实集中了许多世界各地收集来的文物珍品,而有些藏品在历史上就存在很大争议,比如希腊的帕特农神殿上的浮雕,希腊就一直在追讨,认为这些藏品是归属于他们的国宝。
试想,假如今天英国将这些藏品送到希腊展览,结果希腊政府说“这些是我们的,是我们老祖宗的物品,我可不还你了,而且我也只是让物归原主,很正当地回到希腊人手上”,那么大英博物馆应该怎么办?
所以,为了促成这些文物、艺术展览,很多常常进行文物交流展览的国家,彼此都会承认「免扣押文物」法律。
而台湾不愿意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展品送来大陆展览,其实最担心的便是这一条,因为大陆目前并没有这样的「免扣押文物」法律。
也许你会认为,那我们只需要设立一项这样的法律条文不就行了吗?也不行,因为这里面存在许多复杂的现实问题。
假如中国大陆真的立下了「免扣押文物法律」,那么历史上那些被列强肆意掠夺走的许多重要文物,其中包括许多非法途径获取的文物,就存在难以追回的问题了。
所以,这依然是个两难的问题,也并不是单纯的政治问题。
但是,真正现实的问题并没有办法让大家情绪激动,无法刺激情绪的事情,大家也就不那么热衷了。
本期八分问答
[本期提问者 | 李政 ] :道长在台湾、香港和大陆都呆过,我想问下台湾人、香港人在学大陆北方人的口音尤其是学北方人说:“干啥”的时候故意把音调拉的粗粗的,是不是因为港台的人骨子里觉得北方人粗鲁而又不开化呢?我作为一名北方人在这个时候有种不舒服的感觉,还是自己误会了呢?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文明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