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子东文学课: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音频)

鲁迅是第一个十年乃至整个现当代文学里最重要的一级作家(之一),在思考的深度、文体的创新、语言的实验等层面上都占据了文学的高峰。值得注意的是,鲁迅留....
鲁迅是第一个十年乃至整个现当代文学里最重要的一级作家(之一),在思考的深度、文体的创新、语言的实验等层面上都占据了文学的高峰。值得注意的是,鲁迅留...

鲁迅是第一个十年乃至整个现当代文学里最重要的一级作家(之一),在思考的深度、文体的创新、语言的实验等层面上都占据了文学的高峰。值得注意的是,鲁迅留给后人的多是“横眉冷对”的形象,但他是一个少直接参与革命活动的作家,他的贡献也不局限于20c的中华民族。

郁达夫在鲁迅逝后次年发表的《鲁迅的伟大》中对鲁迅高度评价道:“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于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掌握了古今与未来。”鲁迅有意采取对现实有距离的冷然观照,从启蒙主义的文学观念出发,作“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的小说,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始终致力于开掘人内在的精神现象,小说模式所提出的质疑最终都指向对深的灵魂的拷问。如《孤独者》里上过新学堂的先驱者“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借此“复仇”,虽“胜利”了,却又“真的失败了”;《在酒楼上》里“无论那边的干雪怎样纷飞,这里的柔雪又怎样的依恋”,现代知识分子与乡土中国的“在”而“不属于”的关系,飞向高空与落脚于大地之间的摇摆;《伤逝》里冲破旧家庭的青年男女,眼光局限于小家庭凝固的安宁与幸福,既无力抵御社会经济压力,爱情也失去了附丽;《故乡》里儿时好友重逢却被阶级和文化隔断,那一声麻木的“老爷”直叫人谓叹;《药》里革命者的牺牲毫无意义,只变成愚昧者的“人血馒头”及鉴赏悲剧的“看客”的消遣;更不用提《阿Q正传》里的“精神胜利法”及引申的“农民革命观”......这样一位文体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的作品是具有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和价值的。

鲁迅共有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前两部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最后一部我没看过,侥幸这堂课讲的四篇小说都收入在前两集。以下是笔记和我的补充,留作日后再读时使用。

一、《狂人日记》——后面一百年文学的提纲

文学只能不同 但不能将以前的东西替代掉 如 中国文学最高的高峰 风骚是最好的作品

当代 马原-《错误》 余华-《1986年》 都是《狂人日记》的延续

1.狂人

疯与狂的不同 疯子-狂人-天才

狂:1.精神病 2.纵情任性 3.狂放不羁过于进取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

作者利用语义的含糊,发挥文学的魅力:主人公实际是个精神病(生理上疯了),但在象征的层面 是一个挑战旧礼教 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战士。

2.吃人

既是象征,也是写实,浑然天成

“易子而食” 符合礼教的吃人(中国特色) 《左传》 晋文公

狼子村 饥荒 特殊条件下为了自己生存的吃人

敌人为了表达愤怒 表示彻底消灭

为了营养 美容 李碧华《饺子》

3.鲁迅小说的基本模式 个人与群众

主流意识形态 共产党和资本主义 都依靠群众

“吃瓜群众” 网络用语渗透鲁迅对大众的批判

《狂人日记》是个人向庸众宣战

4.进化论

科学民主进化论 五四的三大精神

中国历代对时间的观念:循环论 或 退化论

19c以后

进化论:未来一定会更好

普遍的意识形态 new model就是好

最后一则日记里 作者鲁迅发出“救救孩子......”:没有吃过人的人 或许是有救的

b唯一能看破礼教“吃人”的人,最后去做官(候补)了

补充: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注意与郁达夫《沉沦》区分)

A.传统小说有头有尾环环相扣依次展开,以“某生”开头,这篇作品以13则不标年月的日记,按照狂人心理活动的流动来写小说

B.由第三者的全知叙述立场转向限制叙述立场,直接剖露狂人心理

C.不像传统小说那样,作者的叙述和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之间界限分明,而是使作品中所有描述都带有主人公的感情色彩,都渗透于主人公的意识活动之中

D.有一个文言体的“小序”,在“日记本文”中使用白话文,“余”和“我”两个对立的叙述者,两重叙述,两重视角,相互嘲弄与颠覆、消解,形成反讽结构。

二、《阿Q正传》——说不尽的阿Q

原意:阿gui(四声)

周作人评: 国民性就是一张脸 没有眼睛嘴巴鼻子 徒留了一个辫子

连载两次后 孙伏园看出其严肃性 在 晨报副刊 把阿q从搞笑版面搬到文艺版面去了

1.精神胜利法

1)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两个侧面

“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

同一个半瓶水 表述:这个瓶子没装满 这个瓶子有很多水

后者是从happiness出发去看问题 也就是阿Q精神胜利法的初级阶段

情绪影响对事物的判断 境由心转

2)虚构事实

一个侧面一个虚构面

说一声“儿子打老子”就“心满意足的得胜了”

3)最高级的阶段

一个存在面 一个虚构面 且这个虚构面是以自虐的行为取得的

用力在自己脸上连打两个嘴巴 “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 也就心平气和 天下太平

eg.地方政府为了获取高GDP 搞有毒的土地 假药 害本省人民

思考:这样的精神胜利法 是阶级固化中的弱势群体心理?(鲁迅在俄文版序中说 人分十等 自己的手还看不起自己的脚 欺软怕硬 自欺欺人 遇到狼就变羊 遇到羊就变狼) 还是中华民族总体国民性?(元朝以后的一千年里,汉族人民被异族奴役) 抑或全人类普世价值中的一种人性特点?

2.提前预告中国农民革命的基本特点

1)动机:既有很合理的一面 要平等

但阿Q式的翻身 还是为了掠夺别人的东西 把你的东西拿来给我 或者说 身份互换 以牙还牙

预言:文革 红卫兵

2)革命者的状态

一方面在赵家造反 另一方面奴性十足(只觉得很高大......不知不觉扑通地跪下去)

3)为了革命的资格 成为牺牲品

补充:

鲁迅:“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灵魂来”

矛盾:“中国人品性的结晶”

30、40年代:“中国精神文明的化身”

50至70年代末:“落后的农民典型”

80年代初:“国民性弱点”的典型

近年来:人类精神现象的象征 阿Q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几乎面临人的一切生存困境,去追求精神上的安慰以摆脱完全的绝望处境并借以维持自己的正常生存,在这个意义上,“精神胜利法”是无可厚非的,但这种选择又确实丝毫没有改变失败屈辱的生存状态,只会使人因为有了虚幻的精神胜利的补偿而心满意足,进而屈服于现实,成为现存环境的奴隶。这样,为摆脱绝望的生存环境而做出的精神胜利的选择,却使人坠入了更加绝望的深渊,于是,人的生存困境就是永远不能摆脱的。

三、《肥皂》——普通的性压抑

佛洛依德理论 性幻想作为本我 会受到超我的制约

随着你与性幻想对象伦理关系社会关系越近 性想象的道德压制就越大 自由度越低

四铭先生对行善的少女产生性幻想 是和阿Q(摸尼姑)一个级别的问题

问:买肥皂时知不知道是因为自己是对少女产生性幻想(文学的阅读没有绝对的结论)

A.若知道

理性 合法的方式宣泄性欲

下流 转移到自己的太太

B.若不知

正因为不知道 说明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理性不知道自己的非理性

性苦闷 回家依旧宣传旧礼教是他的超我 他的超我与本我是隔绝的

作者尝试写人物自己也未必有完全自觉意识的心理状态

补充:肥皂主线:物质四铭的精神分析;谱线:中西文化位次的更迭

四、《伤逝》鲁迅笔下唯一的爱情小说

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拍拖

男生追女生三个武器 晒肌肉(颜值) 用钱砸 文化洗脑 涓生用最后一个方法 使子君睁大了幸福的眼睛 呆呆地看着他......

除了恋爱关系 更是象征

象征一:男扮演老师 女扮演学生

象征二:启蒙者(知识分子)与大众

问:谁错了

A.两人基础不牢,打不赢社会——爱情至上 个性解放 不存在的不靠谱

浪漫主义的观点 人生可以在这一点坚持 大多数时候走现实主义路线 可以计算考量 总有一些最小但又最重要的地方可以任性

B.社会的错

中国内地官方教材正式说法 所以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C.女只会柴米油盐

D.男没有救人的方法却要把人叫醒

“黑屋子”理论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呐喊》自序

对“五四”的启蒙主题提出了反省

补充:

1.“诗化小说”

2.之前某期温儒敏教授赏析《伤逝》时提到作品采用涓生内心独白的叙事方式,以副标题特别标示“涓生的手记” 向读者强调不是可以站在客观立场的作者 ,也不是已经死去的子君,而是悲剧的制造者在忏悔和讲述他和子君的故事 ,作者和读者都持警觉和谨慎的态度,而文章开头说“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也有其深意。

3.涓生在意识到自己与子君之间只剩下无爱的婚姻以后面临两难的抉择:不说出爱情已不再的真相是安于虚伪;而说出则意味着“将真实的重担”卸给对方,而且确实导致了子君的死亡。这类无论怎样都不免空虚与绝望,而且难以逃脱犯罪感的两难,正是终生折磨着鲁迅的人生困境之一,直到逝世前他还写了一篇《我要骗人》,表露他渴望“披露真实的心”,却还要“骗人”的矛盾与相伴随的精神痛苦。

已有0条评论,期待您的留言!

昵称:*
邮箱:*
网址: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文明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