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当时中国与苏联关系密切,这首歌经歌曲译配家薛范翻译后传入中国,并广为传唱,甚至汉语版比俄语版传得更广。某种程度上说,快成为一首地地道道的中国歌曲了。
歌曲的原唱是前苏联及俄罗斯歌手、电影和戏剧演员弗拉基米尔·特罗申,拥有「人民艺术家」的荣耀称号,还是 1951 年斯大林文学奖得主,在俄罗斯具有很高的声望。
这首歌是为 1956 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而作,但影片播出时,歌曲的反响不大,反倒是特罗申的演唱录音版通过电台播放后极受欢迎。
歌词即诗,出色地描绘了俄罗斯大自然纯朴的美,歌曲还将年轻人真诚激动的心声、爱情和依依惜别之情都与大自然的美和谐地交融在一起。在 1957 年第 6 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毫无悬念一举夺得金奖。
起初,词曲作者对这首歌非常不满意,他们认为,歌曲听起来枯燥乏味。不过,当特罗申走进录制棚听到它的旋律时,就很快被打动了,他一开嗓演唱,更是征服了在场的摄制组,第一唱就被放进了影片。
之后,特罗申每到一处演出就必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使这首歌在前苏联迅速走红,很快成了他的个人名片。
当时评论界曾评价:「《祖国进行曲》中的爱国主义主题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中借另一种形式、以新的面貌出现。」
可见,这首歌的内涵在传唱过程中已被大大延伸了,不再是单纯的爱情歌曲,也不仅仅是描绘莫斯科近郊夜晚的景色,而是融入了人民对祖国、对亲友、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爱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文明发言!